翻页   夜间
壁落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5)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 https://www.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www.biquluo.info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

    王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明清时期,苏州核雕渐兴,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风靡朝野,出现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之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

    清末民初也出现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杨芝山、都兰桂。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技艺精绝;都兰桂的核雕还被***总理1955年出访时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

    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之地。据《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赏”。

    殷根福(1885-1939),自幼对工艺雕刻倍感兴趣,在苏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浸润和丰富而精湛的众多传统手艺的熏陶下,曾先学竹雕、牙雕,虽默默无闻,但也能聊以维持生计。

    1930年前后,他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了“永兴斋”,专门出售竹雕、牙雕工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手中获得橄榄核,此橄榄核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其颗粒大,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经其精心琢磨后,随形设计雕成罗汉头像,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

    而后他将雕成的罗汉头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内销售,普受民众欢迎。为塑造好罗汉形象,他多次到东山紫金庵罗汉堂内临摹观察,并反复揣摩,融汇于心。

    此后,他刻制的罗汉头像越发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表情自然,双目传神,且形象生动、神采各异,使求购者络绎不绝。自此,他专事核雕罗汉头像,并形成殷派独特技艺。

    为满足市场需求,他培养了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并在舟山村组织生产,一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

    殷派一脉的核雕技艺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继承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1970年,他们几个召集村上核雕艺人创办雕刻组,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1973年,又带领20余人参与创办吴县东山雕刻厂;而后于1975年在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厂。

    而殷雪芸则在1972年被邀至苏州工艺美术厂、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传授核雕技艺,先后培养了董兰生等多名艺徒。

    一段时期,苏州橄榄核雕处于低潮时期,人员散失,技艺荒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喜爱核雕的民众与日俱增,由此核雕生产又峰回路转,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场活跃起来。

    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从业人数达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众对苏州核雕钟爱有加,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客户却纷至沓来。

    同时,通过薪火相传,使年轻一代的核雕能手也随之大量涌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当今的核雕品种、花色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珠串式,即把多个核雕穿成一串,多为十八罗汉头像,各种祥兽,群仙聚会等;二是坠件式,即以单粒核雕为主,配以红线,可挂在颈项或腰间佩带,也可挂在衣服、折扇上,坠件表现形式丰富,人物有仕女、观音等,还有花鸟、龙凤、山水植物等;三是摆件式,即将核雕镶嵌在象牙或红木底座上,供人玩赏,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夺天工而名震四方。

    从题材内容分,主要有四个系列,一是吉祥如意系列,如十二生肖、避邪神兽等;二是神仙人物系列,如十八罗汉、观音、弥勒佛、八仙过海等;三是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如东坡泛舟赤壁、羲之戏鹅、桃园三结义等;四是山水园林系列,如山水风景、古典园林等。

    除上述形式和题材内容外,年轻的核雕人还在孜孜以求地探求多形式、多题材表现手法的核雕作品,似乎要将世事万物、历史人文都在方寸之间尽情挥洒,令人刮目相看。

    核雕与人感情是很深的。爱核之人佩戴了核雕一般都是不离身的,闲时还要常常把玩于手中,这样久而久之核雕就会与人体的分泌物相结合,使其越来越富有光泽和温润,充满了生机与灵性。这就是一颗普通的核雕,在人赋予其温情真心后给主人最好的感应和反馈,直让人心有所寄。

    核雕所塑造之意境万千,山水、人物,还有园林等等,世间百态尽在其中。不能远行,亦不能离开钢筋混泥土森林,但若能有几枚自己喜欢的核雕佳作于办公桌或书房,工作间隙观想遐思,亦不失为一种理想精神意境的欢喜感受。

    在核雕艺术作品中,总是有不少传统文化及中国古代那些回肠荡气的故事题材。在赏玩核雕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去了解这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故事。在传统故事与自然的合一中找寻自身的终极关怀方式。

    对于核雕者来说,其实核雕的过程也是让人心安静的过程。学习核雕就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因为制作核雕要求制作者把心中杂念抛去,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远、夏白眼、邱山、刑献之等。魏学洢的《王叔远核舟记》一文描写王叔远能在细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条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儿,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人称一时圣手。

    清代桃核雕艺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张大眼、陈子和等人,属于山东潍坊桃核雕。乾隆酷爱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宫。国立故宫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间陈祖章的“赤壁夜游橄榄核舟”。

    我就见过有人红木都不知道咋回事就能跟人家吹一晚上小叶紫檀,老手在旁边陪笑半天,自己浑然不觉,让人觉得肤浅。

    精选的老树铁核,舟山师傅纯手工雕刻,莲心造型各异,雕工相当的干净,荷叶层次分明,男女都可以佩戴的款式,寓意:多子多福,转运,过节送礼相当不错,铁核不易开裂不易花。

    重器《八宝弥勒》这种核可以给到匠人非常高的拓展空间,刀工特别明快传神,弥勒五官突出,人物形态逼真,精品全新设计大肚八宝弥勒颜色红润深邃透亮光泽表面很光滑上手贼快好看又大方开脸喜庆大肚饱满圆润福气满满全新款式刚设计出来的核质坚硬,饱满、色润!

    作为玩核多年的资深核雕爱好者,他经常对核雕新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倡导大家理性消费,看雕工说话,而不在名头上纠结。理性、精致、小资、趣味、文艺腔调是这名发烧级核雕玩家的性格表达。

    身处魔都,年时芳华,与大多同龄人一样,追求着那些虚荣外象,身困体乏之际遇见了“核”。至于是我机缘巧合地撞见了“核”,还是她闯进了我的“心”,时至今日也没想明白,或许上天注定要让我俩纠缠不休。

    谈“核”之前,在此得事先说明一下,通篇可能不是太流畅,没有办法完全还原过去的细枝末节,文中所提及各位手作匠人与作品良莠等问题,仅代表个人浅见,并不与市场运作及所涉相关人士名誉地位挂钩,请勿误有他意。同时作为一名玩家,需要指正的地方有很多,还望同好中人多多提点,千感万谢。

    元年初始,很多核雕作品并没有落款(包含目前多数排名靠前的名家们,估计他们也未预想到没过几年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也没有原料大小之分(只有铁核、油核、三花、四花、怪核之分),价格颇为色伊。

    虽然回想过往的价格,心里五味杂陈,但在当年的物价,对于月薪族的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实真正经过把玩后出效果的也就那么几件,不少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上手盘玩,甚至连存放的要求也很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玩核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莫名其妙就变成了独行侠,也没有多少人能理解或欣赏这门手工艺的魅力所在。

    “工”胜于一切名头,实实在在的看作品本身。

    落款、证书到底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确保作品的质量,大家心知肚明。

    盘玩为首,收藏为辅,投资就拉倒吧。

    玩物一件,本来就是图一乐。如果不能上手盘玩看变化过程的核雕作品,从本质上说就失去了大部分乐趣;至于收藏一说,不以价格为唯一衡量标准;投资不考虑,风险太大,论回报率也是低值。

    近五年来,入手作品数量年均十来件,每一件几乎都是非你莫属,加之多年来的积累,为了避免束之高阁,适时的控量,这样就产生了流转易物。以玩养玩在圈内不稀罕,只要以真待人,都是行得通的,现状也就做到了“经手既是拥有”,仅此而已。

    在谈及“苏工”、“老苏工”一词时,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舟山村,那里除了须、殷俩大族系、钟家一系及其徒弟们,能够体现苏州核雕的古朴拙味之外,还有一些“埋头苦干”远胜于名的师傅。

    缪小明老师虽然名声在外,但功力保持,作品质量一直有保障(传闻年作十颗作品),精于浮雕技法,刀法细腻不失灵动。早年间的圆雕作品也称得上苏工典范,《西厢记》与四大天王中的《广目天王》也只是晚辈能力范围内所能收入囊中的作品。

    如果说缪小明老师的技法源于少时的木工基础,那么任敏华老师算得上“气质型”匠人(觉得和桃核雕王开明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个人非常推崇的几位老师之一。

    之所以偏爱任老师的作品,主要是因为其作品满足了我各项把玩与收藏的条件,从原画作的还原呈现、布局设计、人物形态神韵的把控、细节处理等都很到位,更深深抓住我眼球的就是那一手漂亮的字,敢问有几人能把落款署名搞定了还能写像样的。

    任小明老师算是个奇才,动物题材作品的刻画不但形似,连神态也惟妙惟肖,当年《全家福》系列作品可圈可点。

    胡海生老师和敏明老师早年间的作品以吃刀深出名,人物神韵尤佳,经过把玩之后呈现出钻石切面效果,阳光映照下很是亮眼,只可惜两位老师后续作品再无创新。

    之所以称其为匠人,是因为拿着匠人的酬劳奉献着大师级的作品,绝非嘲讽之意。《八宝观音》、《鸟语花香》、《十八罗汉》等作品都是当时力作,功力不逊色于某大师,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很少人能有机会接触到其作品。

    所以当年有个玩笑,同时期某大师作品有明显差异的话,那么好的就是汝雷本工。时过境迁,不说也罢,《十八罗汉》小籽作品周福林、周泉根老师也很出彩,只是不太会营销推广,少有人能亲自感受。

    海派,能算沪上特色吗?算吧,必经有个“海”字嘛。晓亮(徐华亮)的《夜夜生财》、《八大财神》风靡一时,打破传统的做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其师王鼎新更是技高一筹,美院出身的他,乃是沪上牙雕泰斗顾振鹏先生的关门弟子,其在不同材质上执刀雕琢出的佳作也是获奖无数。

    
最新网址:www.biquluo.info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