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壁落小说 > 大时代的梦 > 第八十七章 保安腰刀(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壁落小说] https://www.biquluo.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新网址:www.biquluo.info
    每户保安人家都有铁匠,每位铁匠都有自己的特定刀面图案。有的图案是某位铁匠的标志代号,有的图案蕴含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或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生产保安腰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期腰刀是没有鞘的木头把子,后来发展成牛角把子,但是。造型、刀口、式样仍然不够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工巧匠们带着各自的“绝招”,在一起不断切磋打刀技艺,对于造腰刀的复杂工艺过程,像设汁、锻打、粹火、锒嵌、砸铆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开放,给保安腰刀打开了销路,商业、外贸部门不断订货,把保安人忙得更是应接不暇。

    保安腰刀制作技艺不仅巩固了保安族的文化根基,也丰富了中国金属工艺的内容。***总理曾将保安腰刀作为礼物馈赠给外宾。1987年,保安腰刀获国家民委、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91年又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打制腰刀素来是保安族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工巧匠们带着各自的绝招,在一起不断切磋打刀技艺,对于造刀的复杂工艺过程,像设计、锻打、淬火、镶嵌、砸铆等都有了新的突破,品种也不断丰富。市场开放给保安腰刀打开了销路,给这一历史悠久的民族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甘河滩村的老马家,是一个世代以打制保安腰刀的家族,可谓是一个刀匠世家。马自正便是在村里听着叮叮当当的锤声出生,长大的,他从能拿起锤的那一天起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打制腰刀。

    随着他慢慢长大,打刀的技艺也是略有小成,在家乡打刀这一行业中也是小有名气。那时候,保安腰刀正处辉煌的时候,当时的大河家出产的每一把保安腰刀都是一等一的精品,并且保安族刀匠生产的保安腰刀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所以保安腰刀的发展前景很是不错。

    这是,马自正心中便产生了一个可能会影响自己一生的理想,便是要将自己民族的保安腰刀做大,做强,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保安族和保安腰刀。

    但是,当时的他,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埋在心里,默默的努力将自己的每一把刀打好。经过十多年的风雨和波折后,马自正在大河家镇上开了一家保安腰刀专卖店,开始自产自销保安腰刀。

    这时,他准备自己进一步发展,觉得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但是在这个时候,保安腰刀收到受到一个很严重的打击,出现了没落的危险。低价的机制仿工艺刀冲击着保安腰刀的市场,并且,很多年轻人和许多优秀的刀匠都纷纷外出打工。

    对此,他是万分的着急,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后来经过他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很多刀匠和青年都认为在外地打工挣的钱比在家打刀挣的钱多,并且是比打刀要容易的也很多。在家里,整天都是与黑糊糊的铁打交道,脏、累、苦,哪有在外地打工容易……

    就这样外出打工的保安族人是越来越多,很多好刀都没有办法再打了。刀匠一少,保安腰刀的产量便越来越少,并且刀的质量也是逐渐下降。

    他知道,照这样下去,保安腰刀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差,直到这门技术灭亡。马自正心里感觉自己又离那个理想越来越远。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着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

    保安腰刀与维吾尔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户撒刀并称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保安腰刀制作工艺是保安族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安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它不仅是生活用具,也是别致的装饰品和馈亲赠友的上乘礼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欢迎,在阿拉伯国家也颇有名气。

    据说在成吉思汗占领各国的时候,曾在兵器上大大的占了上风。当时各个部落在打拼的时候,有的刀因硬度高,和敌方大刀碰撞后折断;有的因硬度低,经不起敌方大刀的猛砍。当时有个小家族,整个家族历代打铁,打一些日常用品,打得最多的就是马蹄钉和刀了。他们就是现在保安族的祖先了。

    传统的保安腰刀制做工艺相当复杂,如一把十样锦腰刀工序有40多道。在制刀工艺中有二道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技术。一是“加钢背铁”(即夹钢工艺),二是“沾水”(即淬火工艺)。把好了这二道关的刀,其刀刃锋利到可以剃头刮胡子;坚韧到砍铸铁不卷刃。

    对于正宗的保安腰刀来说,制做工艺相当复杂,如一把十样锦腰刀工序有40多道。在制刀工艺中有二道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技术。一是“加钢背铁“(即夹钢工艺),二是“沾水“(即淬火工艺)。把好了这二道关的刀,其刀刃锋利到可以剃头刮胡子,坚韧到砍铸铁不卷刃。

    普通的民用刀具,基本上只加一层钢,加钢的关键在于火候。如果钢加得不好,钢线太靠近刀背,则刀刃即使磨得锋利,也非常容易崩口,而如果钢线太靠近刀刃,则磨过两三次之后,刀子就不能用了。所以,对于保安腰刀来说,实用是最大的考验。

    保证实用的,则是加钢的经验和手法。这个就是温度要相当高的,温度不高的话铁和钢就融合不起来。打制刀刃:加完钢以后,刀刃的打制成形也很考功力,如何能够将铁块锻打成有模有样的刀刃,全靠手上的功夫。而这道工序,更多的是考配合。

    每一柄保安腰刀在刀刃打好后,都要经过打磨、钻孔等工序,做好一把保安腰刀,一般都有几十道工序,多的甚至达到上百道,这些工序磨的就是时间和耐性。

    刻花完成后,再经过淬火一道工序,保安腰刀,就可以初露锋芒了。淬火就像画龙时,点睛的那一笔一样重要,淬火的手法和时机,以及淬火的液体温度和性质,对于最后出品的保安腰刀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锻造保安腰刀需要很长的工期,制作出来后代价很高,当时人们都无能力买保安腰刀,致使保安腰刀锻打技艺文革后几年失传。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安腰刀传承人马克龙,出生在积石山县保安三庄之一的大墩村小马家一户村民家中,这是一个世世代代打制保安腰刀的家族,可谓是一个刀匠世家,其祖师爷马七十三为同治年间举族东迁积石山县后的第一代保安人,是打制“什样锦“保安腰刀的第一批工匠。

    今年36岁的马克龙,伴随着父亲在作坊打制保安腰刀的“叮叮当当“声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铁器、刀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10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腰刀零部件拼接、刀刃打磨和锻打技艺,从21岁开始独自锻造保安腰刀。

    马克龙打制的腰刀以长柄大尺寸为主,一般刀胚在1米以上,最大的整刀尺寸为3.3米,刀胚需要借绳索悬挂在房梁。凭着独特的大尺寸腰刀制作技术,他在腰刀加工领域站稳了脚跟。他打制腰刀的功夫也因此远近闻名。

    “我从小就想把自己民族的保安腰刀做大做强,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保安族和保安腰刀。“他自豪地说。

    马克龙介绍:“现在,在市场上比较畅销的是‘什样锦’保安腰刀,需要用2至3天才能打出一把来,这种刀样式精美,刀身钢韧耐用,是保安腰刀的象征,做装饰品和送亲友都很合适。“

    保安族是我州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腰刀伴随着保安族的历史变迁得以传承和发展。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的传统手工工艺品,保安腰刀以精湛的民族工艺,特有的文化内涵,独特完美的造型享誉海内外。

    保安腰刀的种类繁多,较为着名的有“什样锦““鱼刀““波日季““雅吾其““西瓜头“等。保安腰刀有设计式样、选料、锻打、淬火、镶嵌、砸铆、抛光等80余道工序,刀体是反复锻打的精铁淬火而成,刀口锋利。

    2006年,保安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随马克龙来到他的保安腰刀锻造工厂,他说,一把好刀的锻制,要用最软的铁和最好的钢,经过上千次的反复叠压锻打之后才能达到钢与铁的完美交融。

    “叮——当,叮——当“大铁锤一锤一锤地打下去,通红的铁泥映照着他的脸,铁泥一点一点在他的铁锤下变形,化为薄如翅片的薄片,再用一层钢,一层铁,一层层揉合其中。

    他在锻打刀胚时,力度拿捏得十分得当,锤打的位置变动恰当,刀坯的正面和反面烧炼、捶打的时间相等。待冷却后一把刀的雏形已基本完成。随后就是打磨、抛光、折花、制刀柄、做刀鞘……他耐心地向记者讲述制刀的过程。

    马克龙告诉蓝桉:“只有淬火的火候把握得十分到位,锻制的刀胚不软不硬,韧中带钢,质量才能过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铸造出的“保安族腰刀第一刀“,轰动了保安腰刀行业。这把刀是他和朋友两个人用了24天时间,纯手工一锤一锤打制出来的,这把刀的刀刃和刀把加起来长2.8米,再次刷新他自己创造的第一纪录。

    此前,马克龙锻造的一把刃长2.4米的保安腰刀,刃宽12厘米,净重13.3公斤,现收藏于积石山县博物馆。全套系列组成了“保安腰刀王“,分为大、中、小号依次排列。其中1号刀装饰花纹,用了78公斤铜线,用了1200多斤煤炭。高超的技艺,精致的工艺,使他成为年轻刀匠中的佼佼者。

    2014年,马克龙参加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获得优秀传承人展示奖;2015年,获得了老爷刀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6年,获得了克龙剑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虽然马克龙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他一直在生产一线,做着一名普普通通的工匠,一直潜心研究着如何打造一流保安腰刀。

    如今,他打制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克龙腰刀“,在当地有了一定名气,很多外地人都慕名而来,指明要克龙腰刀,求得一把好刀才肯高兴离去。马克龙告诉蓝桉:“我现在试着通过网店等电子商务的方式,想把自己打制的腰刀销售到国内外。“

    正因为像马克龙这样年轻工匠的继承,使得保安腰刀手工技艺代代相传,如今每年都有6-8个学徒跟着他干,他虚心传授着制刀技术,一心想着把这种代表民族的手工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新网址:www.biquluo.info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